大家都在找: 码垛机 / 四轴机器人 / 桁架机械手/ 助力机械手 |
|
在自动化设备组装机的工厂里,怎么保证设备各种设备安全、有序运行 二维码
在自动化设备组装机的工厂里,怎么保证设备各种设备安全、有序运行 01管理模式 一台设备造的再好,都无法避免会出现问题,特别是非标定制的。在设备开发过程中,布局考虑,硬件选择,程序编写都能讲设备故障率降低,但不能避免出现故障。 02总体方案布局的合理性 在能实现自动化功能的前提下,方案结构的设计越简单越好,任何设计都是相通的,要做到简单才是最难的,自动化设备遵循一个原则——多个庙多个鬼,如果你设计的自动化生产线过于复杂,那也就意味着它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就会越大。 设计一个产品,不要把它搞得太复杂了,除了稳定性存在很大的隐患外,研发成本、制造成本和售后成本都是很大的增加,这是非常不值当的一个事情,所以我能给的建议就是方案越简单越好,部件越少越好。 03感应开关的选择 如果说到对自动线有序、安全、持续稳定运行最关键的功能部件,那感应开关是不可忽略的主角,这个东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动化设备的稳定性,而且要基于使用环境去选择感应开关的类型,例如是否需要防水,是否需要耐腐蚀,是否需要耐油,是否需要耐高温,这都是需要考虑的环境因素,其实感应开关是有很多针对性的类型的,当然价格也非常的不一样,不同品牌有很大的差价,相同品牌不同型号也存在一定的差价,但是选择的原则是——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,尽量选择你能接受的最贵的那个型号,如果你不缺钱,那就只选贵的,不选对的,工业产品的品质基本上和价格成正比,当然这很符合等价交换的原则。 04自动化程序的编写 这个东西非常重要,在程序的编写上要对各种动作做“互锁”式的逻辑处理,一定要把在生产过程中各种闹心的可能都估计足了,很多人写的运行程序只考虑最理想的状态,然后就不断的出现运行中的BUG,其实在自动化设备落地的过程中,永远都不存在所谓的理想运行状态,都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可预料,有的甚至都超出我们的想象,自动化程序是一个不断优化和改进的过程,对于研发工程师而言,一定要有不断修改和优化的耐心和勇气,任何牛逼的程序都是修改和完善的结果,这不是一个能一次到位的工作,神仙也无法保证绝对的正确,何况写程序的是人。 在设备调试和运行的过程中,我们要让研发人员深入到第一线,让他们去测试他们的程序,让他们去跟踪设备的运行,然后在继续优化,尤其要注意操作者和环境的反馈,每个人所关注的点都是不一样的,但是这些都和自动线的运行息息相关,只有把准备工作做足了,才能真正设计出BUG更少的程序,即使是同样的结构,不同的程序工程师都会带给我们很不一样的结果。 程序的优化,有可能牵涉到一些细微的结构修改和感应开关的增加,这是一个很合理的过程,也是需要结构设计工程师和电气控制工程师通力合作的工作,所以在这个优化的过程中,一定要注意团队的双向沟通,不要相互挤兑和拆台,这不是哪一个人的责任,而是团队的工作。 05高度重视操作者的培训 其实真正的挑战来自操作者与自动线的匹配程度,很多人以为自动化设备会无限降低对操作者的要求,其实不是这样的,要看岗位设置,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对操作者传统的技能要求,但是却从另一个层面提升了对操作者的要求,例如高度的责任心和对自动线关键点的监控,任何自动线都有其关键部位和易损的功能部件,这些地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,及时而有效的提前干预会极大的提升自动线的寿命和运行稳定性。 特别是对操作者责任心的培养要远远大于对其技能的培养,坚决要杜绝对自动化生产线的破坏式使用,这种操作应该是要被枪毙的,因为这对自动线的维护实在是太要命了,自动化设备是一个有机的复合式设备,任何损坏都会导致全线停工,所以高度的责任心是不可或缺的必备因素。 06定期保养 再牛逼的自动化设备也不过是机器,是机器都需要保养,定期的保养应该是自动化设备运行的一个必要步骤,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是最有效的维修,不要等到把自动线用残了再去维修,到这个时候就已经有点亡羊补牢了。 其实很多企业的领导是很不理解的,特别是生产车间的领导,一条好好的生产线,动不动就停下来保养,不仅耽误了生产,也干扰了车间的运行,他们甚至怀疑这是设备运维部门故意在“做项目”,其实是他们太业余了,医在无病时才是真正的良医,等到发现有病再就医就有点晚了,这个原理对于自动化设备同样适用。 综上,其实自动化设备并不是一个很神秘和科幻的东西,都是多功能设备的自动化复合而已,只要明白了它的运行原理,就能很好的保证其安全、有序、持续而稳定的运行。
文章分类:
行业新闻
|